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22年12月號.第30卷.第6期.總第180期
沒有失去的禮物
與永恆對話的建築
孫基立



  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有一個中世紀的小鎮旺斯(Vence),它座落在山頂。這個小鎮有一座由畫家馬諦斯(Henri Matisse)為道明會(Dominican)修建的小教堂。

  教堂外觀是白色的,很簡單,純潔無瑕,進去以後,滿眼的色彩,最觸目的是講壇後面巨大的彩色玻璃窗,由綠、藍、黃三色構成,圖案很簡單,是像仙人掌一樣的黃色花朵,普羅旺斯的暖陽將彩色玻璃的顏色投射在教堂白色的牆壁上,讓整個教堂灑滿這三種顏色的斑塊,馬諦斯擅長使用鮮豔的色彩。我想,這不僅是源於他的天賦,也源於這個地區的陽光、植物、大海和藍天。

放下重擔心靈淨化
  教堂的裝飾是如此簡單樸素,和基督新教的教堂有同樣的設計原則:藝術品和裝飾不是注意力集中的目標,它們是基督資訊的陪襯和背景,而不是主題。

  馬諦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在疾病和戰亂中醞釀和設計了這教堂,並認為這是他一生藝術生涯的巔峯之作。他希望走進這教堂的人能放下心中的重擔,心靈得到淨化。馬諦斯又提到,當將他的祈願用顏色和簡單的線條表現出來的時候,他也同時在祈禱中思考永恆。

  彩色玻璃窗上那些鮮豔而簡單的花朵,被稱作「生命樹」的花朵,大小不等,似乎在不同的綻放期,也形象地代表了我們生命的不同階段。我們可以在這小教堂裏祈禱, 凝視生命樹花朵在祭壇前綻放,思考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看到陽光投射進這個聖所,將那些花朵的影像灑滿教堂。

獨對上帝安靜沉思
  我在這個聖所靜坐的時候,和在傳統的教堂的感覺很不同。傳統的教堂到處可見歷史的沉澱,那些油畫中的歷史事件、各種雕塑都讓我目不暇給,感到自己在歷史中的微小,充滿對前人的敬意;但在這個教堂裏,我忽然感到那扇繽紛的、由生命樹花朵裝飾的彩色玻璃窗靜靜地看着我,問我一個赤裸裸的問題:你的生命樹中有信仰的花朵和果實嗎?

  在這個小小的祈禱室,只剩下我和上帝,其他所有人物都消失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面對這樣的時刻。我們在兩千多年的基督教歷史中的確是渺小的,但是上帝願意和每一個生命這樣單獨相對,度過一些安靜和沉思的時刻。

  在這個教堂裏,圖像都是抽象的,馬諦斯很小心地沒有留下任何繁雜和雕飾的印象, 就如同我們的生命,去掉了許多表像和俗務,其實影響我們一生幸福的就是幾個簡單和深邃的問題。這幾個問題和生命的來源、神聖事物有關。上帝就在這幾個簡單的問題中和我們的靈魂相遇。

突顯了信仰的奧祕
  那些彩色生命樹的花朵,以一種沒有壓迫感的、善意而歡悅的態度邀請每一個人在這安靜的小教堂稍作停留,教堂裏瀰漫着寧靜的氣氛,突顯了信仰的真諦:真誠、美麗而簡單,就如同門口處馬諦斯用幾筆勾勒出的母子圖案,母親懷抱嬰兒,嬰兒親昵地將頭埋在母親的脖頸裏。雖然從慣性思維我們都會想到馬利亞和耶穌,惟其實從簡潔的線條我們看不出母子分別是誰,他們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對母子,那種親昵的動作卻詮釋着信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資訊:人和神之間真誠的愛和依戀,純潔神聖的母子之情。

  馬諦斯的藝術風格不再像古典繪畫那樣用繁瑣的技法逼真地重現外部世界,而是用顏色去展示人物內心的渴望、歡樂和悲哀。他在這個教堂用陽光透過有生命樹花朵的彩色玻璃,表現信仰的奧祕,指向人極深的內心世界。

  在這裏,上帝以神祕的方式碰觸了一生都很少談及信仰的馬諦斯。他並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虔誠信徒,惟藝術是幫助他接近永恆和神性的媒介。馬諦斯曾說過他的內心世界一直都在尋求安寧和平靜,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在這聖所,我相信他找到了,而且將它用光線、顏色表達出來。他和永恆之間的對話長久地存於這個小小的教堂。

神人關係返璞歸真
  馬諦斯所使用簡約、鮮明的表達方式,和耶穌那種簡潔有力、震撼內心的言談有異曲同工之處。耶穌去蕪存菁,將基督信仰的核心資訊用鮮明強烈的語言陳述出來,也將當時的人從一些人為的、壓迫人心靈的精細律法中解救出來,給予人們心靈的自由,讓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返璞歸真,重現相愛和真誠,難怪馬諦斯曾經說在創作的時候,他覺得「我好像被召喚着,不再主宰自己」、「我在工作的時候相信上帝。」

  這個小小的聖所,就如同我們的靈魂,雖然有外部世界的影像,但是扎根於另一個世界,陽光透進來,將啟示帶給它,讓生命之樹在每日的晨曦中重新綻放出彩色的花朵。而教堂外的花園,法國南方明淨的藍天和大海、綠色的山巒、陽光照耀下的小鎮,和教堂那種簡單鮮明的藍色、綠色和黃色相輝映,將它置於一個宏大的背景下,它彷彿是這裏山水植物的靈魂,用光和色彩敘述一個有關自然界的、人類的、上帝的奧祕。
 
(作者是語言學博士,現任教於美國芝加哥的西北大學。)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