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22年12月號.第30卷.第6期.總第180期
沒有失去的禮物
平凡生活中的盼望
麥子



  在後疫症時代,前路仍是不穩定,無論在經濟、民生、政治、醫療、公共交通規則,甚至國與國之間的張力等,都叫人感到無力和憂慮,有些事更是使人沒有盼望。筆者認為後疫症時代,有四個基本病徵,使我們容易對前景感到悲觀、失望和沒有動力,它們分別是:

1. 厭倦的生活:我們沒有了人生目標,只是週而復始的上班下班,不敢有長遠的計劃,因為以往的生活好像離我們非常遙遠。

2. 孤單感強烈:我們遠離了人羣,不敢聚集,被迫成了「孤島」,現在以視像代替了真人接觸,雖然有些幫助,卻未能減輕孤單的感覺。

3. 虛偽的現實:完整人格的失落,使我們不敢相信別人,在經濟危機中,我們經歷了很多被出賣的事物,叫我們不敢以真實面目示人。

4. 絕望的痛苦:我們面對太多的失敗,疫情後,由自身的工作到家人的離散,都使我們充滿挫敗感,對前景盡是絕望。

電影擴闊世界觀
  身為一個有信仰的人,我深信上帝從沒有放棄我們,或者說,在這紛亂絕望的世代,上帝更賜下很多東西給我們,叫我們不要放棄,只要運用信仰的角度來看世情世事,從而獲得盼望。我是一名喜愛電影的人,從小學開始戲院就是自己經常流連忘返的地方。大學信了耶穌後,使我更以信仰的眼光看電影;在不同的電影中,借用它們不同的故事來與信仰對話,發現了很多發人深省的道理,擴闊了我的視野,更使我看見上帝不同的作為,叫我不要只活在狹窄的世界觀,而是要擴大眼界,這才不叫人絕望。

  其實在電影世界中,有大量電影的劇情是以末世或災難作背景,當中的調子雖是絕望和灰心的,但在細心思考下,卻透出盼望。這些電影中,常出現只有少數人被選可有着被保護的住宿,而大部分人是沒有的。例如當主角突然收到被選上一家可以去避災,以致日後可用其專業重建世界,鄰居朋友卻沒被選上,但他們沒有因此而搶奪主角的位置,反是祝福主角一家平安到達。這些鄰居的表現,是擁有高尚的人格。

培育品格成別人祝福
  人在災難中(就像今天的疫情),面對最大的災難不是天災滅世,而是人的奸惡,為自利而傷害別人也在所不惜。其實,沒有高尚的情操或人格,為甚麼會在災難中常見?原因不難明白,在國泰民安和風調雨順時,我們可以把很多的醜惡掩藏,惟有在災難時,我們究竟是誰才能真正的反映出來;因為那時,我們根本不需要隱藏了,災難只是一片「鏡子」,真實地照出我們的本相。高尚的人格,是上帝賜給人最高尚的禮物,是需要在平常日子中,就要努力培養,甚至盡力栽培,到了災難或危難時才培養,已經太遲了。若每個人都沒有高尚人格,那麼在災難中,就變成災中加災,情況一定是嚴重。我們在平常日子,就要倚靠上帝(無論是通過聖經、敬拜、神學課程等),培養高尚品格,在這苦難世界成為多人的祝福。

  這些末世電影中,家人關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劇情。這使我想到,世界上沒有比親人更親的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與我們是沒有血緣關係,是後天相交相知,但親人卻是血濃於水,是沒有別人可以代替的關係。電影往往提醒我們,親人之親,不要失去了才懂珍惜,也不要等到死去了才知道重要。我們絕不需要災難來提醒我們,親人心中的地位,他們就在身邊,他們還在的時候,我們應當好好的珍惜,因為他們並非必然一定會永遠在我們身邊。

神賜人的珍貴禮物
  這些末世電影最吸引的地方,就是透過滅世天災與家人之間情感的結合,讓角色共同見證周遭的死亡與離別、人性的黑暗和無法抵擋的命運來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我們現在是如何與親人建立關係,這是重中之重了。夫妻之間的關係,不要彼此怨恨了,前塵往事又何必再斤斤計較,就讓這些隨風而去吧!眼前最重要的是,重建關係,不要輕易放手。兒女與父母親的關係,彼此諒解是首要,不着眼誰負了誰是提醒,難道我們要生死不相往來嗎?難道需要一個災難把我們喚醒嗎?家人是上帝給人地上最珍貴的禮物,叫我們不再孤單走人生的路,而是有血濃於水的同行者彼此相愛,常存盼望的互相扶持。

  末世電影中,最後一定有一羣人類得以生存下來,在災難後,重新建立生活。我想,災難或疫情當然有一天會過去,世界當然可以重新開始,但人性可以重新開始嗎?真正的「天堂美景」並不是在桃花源裏,而是「人性的善良」。人心若沒有改變,世界的重建只是表面,甚至可能變得更可怕。因為我們的深處仍是自私自利,只是重回以往一樣,用社會表面的繁華來掩蓋心中的凶惡,我們只是等待下一次的災難,我們的奸惡又發作了。災難後,我們都願意投下大量資源重建世界;災難後,我們有否願意也投放資源重建人性!這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作者是退休牧師、作家、神學教育工作者。)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