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中信》月刊

年份 
分類 
2024年4月號.第63卷.第4期.總第744期
城巿福音
修復破損的負重人生
潘致毅



  我人生首 18 年就像電子遊戲啟動了外掛程式,無論學業和人際關係都一帆風順。每當別人稱讚我,我就很自滿,深信自己做甚麼都會成功。考進大學醫學院時我曾向上帝祈禱:「求祢使用我,因祢給我很多才能;我自知生命有些不足,求祢磨練我。」上帝果真聽了我的禱告。

無力承載的重量
  讀醫第一年我已很不適應。每位同學都很優秀,使我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繼而是面對人生首次考試不合格,首次不能「埋堆」。這學年完結後,積壓已久的負面思想在我安靜下來時一併爆發,情緒跌進深淵。我不斷貶抑自己是垃圾,一無是處。我的記憶力和聽覺竟與此同時開始一起衰退。在人多或有背景聲音的環境下,我常常聽不清楚別人說甚麼,不斷要人重複;有時大夥兒在說笑,自己聽不清就只能裝懂陪笑。 我強迫自己改善這情況,但堅持不了多久。我開始問自己:這樣繼續下去,我生存還有甚麼意義?我憑甚麼當醫生?絕望使我天天在哭。 如釋重負的醫治

  有一次查考聖經,提及若要探究人生意義,應該向創造主發問。我就開始每天讀聖經,並第一次跪下來求上帝憐憫我。後來我在《標竿人生》這本書中找到答案—人受造的目的是榮耀上帝;祂甚至選擇人看為愚笨的人來彰顯祂的榮耀。我醒悟過來,明白人最終要回歸上帝才有出路和盼望。我曾求上帝磨練我,祂就讓我經歷整整四個月的情緒低潮,把我帶回祂身旁。祂讓我有力量忍耐等待,並在某天起床時突然如釋重負。我知道這是上帝的醫治。這次失而復得,令我領悟到人生一切在於創造主;祂有權給予或收回。

  此後,我立志在醫學院見證上帝。我跟其中基督徒團契的團友籌辦信仰課程。上帝讓一些信徒成為我人生最信賴的夥伴,分擔彼此生命的脆弱之處。更奇妙的是,我竟能以平安的心面對考試。成績一般的我反過來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並為他們祈禱。有些同學因而對基督教的態度改變。

  最後一年的課程比之前的更緊迫和艱深。每當教授提問或遇上課堂討論時,我就發現自己的知識十分貧乏,自信心再度崩潰,恐懼和聽覺問題再度浮現。在一次小組教學時,我壓力大得要中途衝出課室,哭着致電媽媽說自己需要延期畢業。然而我堅持抓緊上帝的手,祂就以五餅二魚的故事鼓勵我—把我僅有的交在耶穌手裏就夠了。期末考試令我感到很大壓力,每晚臨睡前我都會問自己做得對不對,溫習夠不夠,不太肯定自己的付出。不過,也正因為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我漸漸領略到一個祕訣:凡事感恩。每當感恩時,我就看見上帝一直在引導我,心情也因此慢慢平穩下來。

醫治心靈的溫度
  上帝的愛裏沒有懼怕(參約翰一書四18)。讀醫、行醫的路實在艱難,讓人必須在極限中直視真實的自己。我才發現原來自己有很多難以解決的盲點:驕傲、自私、逃避、計較、埋怨等。我卻在過程中遇見上帝這全能的治療者;祂不但能醫治我們身體的毛病,更願意治癒我們心靈最深藏的疾病;那裏有我們不願也無力處理的痛。然而,我們若願意與上帝同行,生命就能轉化,變得美麗。

  外國宣教士 Carrie 曾對我們這羣基督徒醫科生說:「你們被上帝呼召不單成為醫生,更要治癒人心,像耶穌一樣。」病人身處醫院時,心靈狀態是最脆弱的,醫生便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倚靠。實習期間,我曾遇到一位垂危病者,他向我表示腳有點麻痺,希望有人替他按摩。我當時忙得要命,他卻叫我給他按摩!那刻我有點生氣。後來一些事情發生,讓我記起他。我想,有人為他按摩可能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個願望,於是我求上帝給我機會再接觸他,讓我像耶穌為門徒洗腳那樣,甘心樂意服侍他。隨後我真的跟他重遇,並為他按摩雙腳;他對此感到詫異且感激。不久,我目睹他在家人陪伴下離世。醫生給予病人的治療原來可以是這樣的!
 

(本文是潘致毅先生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
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故事一刻」午間福音聚會分享,
原題為「醫學院的 Healer」。內容經編輯整理)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