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法國南部一個教會養老院,探望兩位給過我許多幫助的牧者。
安寧離別
法國南部的公路在山間蜿蜒,沿途壯美的景色好像漸漸展開的畫卷:橄欖樹、紫色的薰衣草田、晚霞為丘陵投下的山影、不時出現在山巒上的古堡。當我到達養老院的小村莊,已是傍晚,四周寧靜安詳。這裏以前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有許多千年古蹟,中心廣場有噴泉和雕像。
可我到達養老院時,只有一位牧者前來相迎,他告訴我,另一位牧者剛在早上離世。他們昨夜還在商量今天和我一起吃晚飯,沒想到幾個小時之差,已生死相隔。悲傷的氣氛籠罩養老院,我們在他的靈床旁靜默,逝者儀容安詳,恍如睡了。
善美綿延
頃刻,許多往事浮現眼前:他在年輕時已安於終身清貧,為教會服務一生。他一輩子在法國和亞洲當牧者,並專門研究中國教會,同時寫作,著述頗豐;他也是聞名世界的漢學家。 他既是盡責的牧者,也是嚴謹勤奮的學者。令我非常欽佩的是他總能以清澈、正直的目光面對複雜的研究課題;有歷史深度,有敏銳洞悉,不偏不倚。我在聽或閱讀他的論述時,總感到他有能力清晰地勾出我心中的所想所感。
他學術地位很高,卻非常樸素和藹,而且特別關心留學生,許多中國留學生都得到他在學業和生活上的幫助。我們這些晚輩去請教他課業,再笨拙的問題,他也耐心回答。這是學者圈子裏少有的美德:有名望的學者常以審視評價的態度看後進,很少樂意甘當鋪路石,幫助後輩走過艱辛的科研道路。
在大學工作的我,接觸的大部分是學者。我對這圈子感覺矛盾,外觀上是輝煌的象牙塔,但實在與其他職場沒區別,道貌岸然下同樣有激烈競爭,攀比妒嫉,口是心非等等。這樣的象牙塔世界猶如耶穌時代的聖經專家法利賽人一樣。
希望猶存
然而,這位已逝的牧者其生活言行卻給我勇氣和希望:他總不為名利所動,不會同流合污,他代表着知識分子應有的正直、睿智,對自己真正相信的事直言不諱。
現在,他在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小村莊走完了一生的道路。這裏悠久的基督教歷史和傳統將永遠陪伴他。我雖然未及見他最後一面,但在基督復活大能的救恩中,我滿懷希望—我們必會在上帝的家中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