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25年4月號.第33卷.第2期.總第194期
寫在信仰路上
天山天池—神國俠侶
文/黃炎沛



  去年十一月,剛下飛機就遇上中國新疆烏魯木齊的第一場雪。我盼望雪不會阻礙我上天山的行程。天山—過去只在我的武俠世界裏存在的地方,我終於來了。

瑰寶般的風景人情
  天山天池位於新疆阜康市,海拔 1,980 米。這塊高地上的瑰寶靜靜訴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祕。霜雪染白了天山的高峰,被雪環圍的天池如同一顆藍寶石,嵌在巍峨羣山之間,反映高山的雄偉和蒼穹的廣闊。我站在湖邊,面迎冰冷的山風,想起了唐朝李白。他年少時要繞行天山才能抵達中原,對照現今交通便捷仍無可避免長途跋涉的艱辛;那時的日子想必比我經歷的要顛沛流離多了!然而,也許正是那種不易,才造就了詩人的偉大與浪漫。

  再聽當地導遊講述左宗棠在 1876 年抬棺出征新疆,率領清軍收復伊犁,將這片土地保留在中華版圖內。其後,許多中華兒女為這裏付出無數的努力,奉獻青春和熱血,無怨無悔地落地生根。這些先輩的故事,讓我深感敬佩。祖籍杭州的導遊也是這些先驅的後代,繼承前輩的夢想與責任。

  現在的新疆人依然保持好客與簡樸的古老民族風貌。我們在天山景區入口處,碰到一位年邁的回族婆婆在賣自己包裝的小桔,每袋大小不一,但都均價五元。我們挑選兩袋較新鮮的,婆婆露出缺漏了多隻牙齒的高興笑容,她的真誠溫暖了這冰冷的冬日。

信仰的反思與感悟
  回族婆婆有沒有機會接觸福音?我本來以為這裏的文化、歷史和信仰有着深厚根基,外來信仰一定難以滲透。想不到早有神的兒女像那位導遊的先輩一樣,願意奉獻生命在這偏遠之地建立神的國度。

  何恩證(1917-2014)和丈夫趙麥加(1919-2007)就是一對「神國俠侶」。他們本有志將福音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傳向伊斯蘭國家,直到耶路撒冷,但 1948 年到達新疆後,發現這裏的人有着巨大的福音需要,便決定留下來,一留就是一生。何恩證對佈道團的同工說:「我和趙麥加會死在這裏,當年我們往這邊走的時候就沒打算活着回去。但你們還得繼續走下去。」儘管後來在政治動蕩期間,他們建立的教會消失了,但那些教會培養出來的人和他們的後代依然存在,並在當地繼續發光發熱,傳揚福音。導遊的母親就是基督徒,每次兒子出團都會為他祝福禱告,也以基督的真理教導他成長。

  這趟旅程不僅讓我親臨武俠世界的天山天池,還讓我反思:這裏的一景一物;每個生命並熱情,都有其豐富的故事和價值。天山天池如同神奇的藍寶石;「神國俠侶」在這片土地上辛勞播撒的福音種子,正在艱難的土壤生長出奇蹟般的果效,因而更彰顯這是神施行的奇妙作為。

(本欄歡迎讀者投稿,詳情請瀏覽稿例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