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容易在困境裏絕望,失去走下去的動力。不同的人或有不同建議,然而,當這些建議似都未能提供出路時,我們應怎樣走下去?或這就是《沒有人寫信給上校》要探討的。
哥倫比亞文學家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2014 年),是拉丁美洲魔幻寫實文學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享譽世界,1982 年憑《百年孤寂》奪諾貝爾文學獎,其他作品如《愛在瘟疫蔓延時》亦舉世聞名。
關乎信念的堅持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是馬奎斯早期的中篇創作。故事講述一位 75 歲的上校,早年曾參與內戰,後得政府承諾給予退休金,但一直沒收到,於是逢星期五他都會等待來信通知。上校生活窮苦,故事一開始描寫他為老伴準備咖啡,從罐底刮出鐵鏽,足見窮困程度。他的兒子因傳閱祕密傳單被警察開槍擊斃,只留下一隻鬥雞。在充滿政治壓迫的氛圍下,到底要繼續窮苦地等待,還是索性賣了鬥雞來改善生活,這就關乎對信念的看法和堅持。
對上校來說,要解決窮困,希望在於能收到退休金、或是鬥雞勝出而得分紅。不過這兩個方法的結果是未知之數,他和妻子卻要面對飢餓和疾病的困擾。妻子一直努力持家,善用一分一毫,但仍會對上校的堅持提出疑問:「幻想不能當飯吃。」上校回答:「是不能當飯吃,可也能養活人啊!」整個故事都在細述上校的堅持,其結局更被譽為文學作品中最完美的收結:「上校活了七十五歲——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積累起來的七十五歲——才到了這個關頭。他自覺心靈清透,坦坦蕩蕩,甚麼事也難不住他。他說:食屎。」
結局的精深之處,在於「食屎」二字看似不雅,其實若稍加想像,讀者會發現上校的語氣全不激動,只是直截了當回應妻子的質問。他對自己所做的事了然於胸,絕非茫然無知。簡單的這一段融會了上校人生的經歷,描寫他在絕望中,仍展示看似毫無道理的堅持。
堅持盼望的緣由
在文學作品中,我們常會讀到不少角色堅持所選的路,且近乎「瘋狂」地要完成目標。細看他們的堅持,正反映在現實中我們可作的選擇。再進一步想,基督徒也會經歷失望、甚至絕望的時候,不少人愛用「積極樂觀」或「換個角度」之類的思考方法,來讓自己提振起來。惟若這些都行不通,我們還有力堅持下去嗎?抑或能堅持的緣由,始終是仰靠主基督?
「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4-15)。
(作者畢業於樹仁大學中文系,現為火苗文學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