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19年4月號.第27卷.第2期.總第158期
捨命的愛
劍橋七傑——蓋士利主教(上)
文/黃錫培 整理/李步正



  四川省閬中市(保寧)有一棟古舊教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堂內告示板有這樣的記述:

  「閬中市基督教褔音堂(原名聖約翰座堂)係首任華西教區主教,英國『劍橋七傑』之一蓋士利於 1908 年聘請澳大利亞工程師饒哲夫設計並修建。1913 年聖誕節開始啟用,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教堂,也是西南地區的主教府……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純磚木結構建築的歌德式教堂;迄今亦屬全國罕見。」

蓋士利簡歷

  英國「劍橋七傑」之一的蓋士利主教(Bishop William Wharton Cassels, 1858-1925)為內地會宣教士,1858 年生於葡萄牙。他在家中排行第九,多位先祖都是船主,祖父是醫生,一位叔父是聖公會教區長,其父在他十歲時去世。

  蓋士利在 1880 年獲劍橋大學三一神學院學位,1882 年按牧。後在貧民中努力工作,表現有能力且有深度。雖然他在南林巴諸聖堂講道座無虛席,又兼顧六班主日學,有三千名學童,但他早有海外宣教的呼召,而且向中國傳福音的負擔漸趨清晰,遂加入中國內地會。

  1887 年,蓋士利與李美麗在上海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三女。成家後,更有助他在中國傳福音。

在動蕩中拓荒

  「劍橋七傑」於 1885 年抵達上海,其中蓋士利、司米德和何斯德等人到北京。他們後來轉赴山西省學中文,蓋士利和章必成被派至隰縣,蓋士利的中文較流利,章必成則手口並用,使人明白。

  1892 年,蓋士利被派至四川,開始長達四十年在四川宣教,鞠躬盡瘁,單在閬中傳道亦長達三十年。

  蓋士利到四川前,當地已發生多宗教案,1890 年反洋教首領余棟臣與信徒衝突,毀龍水鎮的教堂,暴動遍及各地,至 1892 年官兵才戡平動亂。同年松潘暴動,蓋士利拒絕離開宣教站,暴徒把他的房頂瓦面拆去,豪雨落下仍不屈,最後強行把他抬走,卻沒傷害他。

  1894 年返英述職,中華聖公會與內地會合作,按立蓋士利為主教,派他主持川東教區。

  1895 年,成都民教相爭,波及教堂醫館,被毀三十九處。1897 年,蓋主教自閬中到重慶尋找地方建立新宣教站,其後慕道者增加,拆毁偶像者眾,主日崇拜人數增加。1898 年,余棟臣召聚萬人反洋教,毀教堂、逐教士。蓋主教指,端午節那天有大群暴徒聚在南充宣教站外,揚言要破門入屋,站內同工為免受傷,即逃往衙門求保護。閬中情況緊急,有人恐嚇要拆毁宣教站及殺害全部洋人,官府派兵保護。

  1899 年,蓋主教到蒼溪縣宣教站,為兩對夫婦和一名婦女施洗,大家為這婦女禱告多時,其老爺、丈夫和兒子均信主多年。

  同年,清軍攻破龍水鎮擒獲余棟臣。1900 年義和團事件爆發,八國聯軍進京,各省教案迭起。1901 年,米價繼續上漲,閬中鬧饑荒,居民變得貧窮,很多人每天只吃一餐,其餘吃草根野草。有人甚至為兩個小包子出售兒子;小女孩被遺棄路旁。

禾場甚多苦無工人

  另一方面,福音的門到處打開,蓋主教慨嘆禾場甚多卻苦無工人。1902 年初,蓋主教稱:「多處本地人找聚會地方,包括書生和當地社會名流,這現象並非尋找救恩,只是他們認同我們的信仰是對的。因此若有工人,便能在主日開展多個福音中心,聚集數百人聽道。」

  該年蓋主教因負責的地區急需工人,要求增援。當地多處清除偶像,有人奉獻給教會擴堂,購置大量聖經,也有人要求蓋主教派傳道人教導他們。他說:「這事很緊急,良機不可失,潮流正在湧至,到退潮時便痛失良機。若我們充耳不聞,人心會變得更硬,更無所適從;故我們務須打鐵趁熱,必須出去撒福音種子,因為田地已預備好了。教堂預備妥當,眾人拿著聖經準備接受教導,甚至歡然跪下禱告,可惜無人教導他們。多處新地方要求工人,我們能作甚麼?」

福音工作進展

  1902 年 5 月《億萬華民》月刊社論提到:「中國福音工作有驚人進展,當各省重開宣教站,遇各地官員非常友善,民眾願意聽福音。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在中國傳福音了。」

  翌年,南部的工作令人興奮,有七家店主在主日關門不營業,願意將主日留給神。四川東部則有些人對基督信仰持負面態度,認為只是有人想趁機與教會拉上關係,藉此得到保障,躲避貪婪的衙門差役和貪官污吏,有利打官司或認識西方文化。然而,有人記得以往神用不同方法帶人接觸福音,認為神的靈在背後作工,除去迷信及偏見,翻開硬土,預備播下福音種子。

  教區藉此機會,不單銷售大量聖經和基督教書籍,並開辦福音站。有社會名流離棄偶像歸主,也有人加入受洗班,可惜缺乏人手跟進,數月來無人探訪他們。

  義和團在四川省興起,約千名天主教徒和基督徒遇害,教堂和教會建築物被毁。1904 年農曆新年,閬中的新春佈道會接觸了不少商界人士,計有三百位男士來聽福音,這是很難邀請的群體,對全體宣教士的鼓勵很大。

  同年 4 月,蓋主教一家返英述職,5 月分享四川的工作:「四川省工作分東西兩區,西區以松潘縣為基地向西發展,直到西藏邊界。東區則從閬中開始,初期困難重重,暴動比其他地方多,然而蒙主恩終於立好根基。初到閬中時,要趁著晚上無人打擾時才搬進去;現已建立了一座二百人的教堂,正在擴堂,每主日擠滿聚集的人。除宣教士主理教會外,還有華人會吏協助,已受洗的會友也加入服侍。宣教站內有多間宣教士居所,男女學校各一,一間醫院,一間會吏訓練所。此外,向外發展五間福音堂,每主日有二三十人,甚至過百人聚會。」

兩個「從未有過」

  1904 年閬中的宣教站受洗班人數多達一百四十人。到聖誕節,有五十五人受洗。翌年 5 月,內地會在倫敦的週年大會上,蓋主教分享兩個「從未有過」,分別為「今日中國從未有過這樣的醒覺」和「我們的工作從未有過這樣的進展」,節錄如下:

  「第一,從未有過的醒覺:天足運動。一宣教站聚集了二百個家庭,公開宣布不為女兒纏足。有官府訂下規則,十三歲以下女孩要放足,從此以後全區廢除,也有成立社區服務社,給予天足(放足)女子結婚的獎金。

  第二,我們的工作從未有過這樣的進展。1904 年聖誕,各外展福音堂主日崇拜擠滿群眾,有一小農村只有十多人,但附近七八個市集的人都來參加他們的主日崇拜,有一百二十人參加慕道班。受洗人數及教會奉獻均大幅增長。綏定宣教站於 1901 年只有四間外展福音堂,1904 年發展至二十八間,由早期只有 82 名信徒增至 335 名,並有六百人參加慕道班,教會奉獻從兩三英鎊增至一百六十英鎊。」

結出福音果子

  1906 年,蓋主教一家六口完成述職回中國,第三次返回四川。1908 年,蓋主教回英國到聖公會的教會為招募新宣教士呼籲,9 月在倫敦舉行告別會,他的臨別贈言:「今天是在中國的機會,我們在工場看到福音的果效,感謝主讓我回來告訴你們,必須抓緊機會,因為機會難逢!像使徒保羅提到請信徒代禱『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參弗六19)和『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參西四3)」

  1908 年底,蓋主教發表川東教區年終報告:「教區包括內地會十三個宣教站和中華聖公會九個宣教站,閬中教會有信徒 2,508 人、慕道者 3,165 人和十六間新開的外展福音堂;全年奉獻總數近二千元;宣教站男女校學生共 742 人。」

  1910 年秋,閬中舉辦奮興培靈會,請了山西省的陸義全教士和另一位講員,與會者來自川東的四十五處教堂。蓋主教描述,聽眾在光照中為隱藏的罪悔改,多人公開認罪(如賭博、酗酒等),靈裡得釋放,蒙恩作新造的人。亦有人在聚會中看清自己內心何等敗壞,貪愛世界,公開禱告求主潔淨,願意放棄一切跟隨主。

(作者著有《捨命的愛》、《回首百年殉道血》(榮膺香港第五屆金書獎)及《昔我往矣——溫州宣教士行傳》、《永不言棄--內地會宣教士服事穆斯林行傳》)

參考資料:

  1. Broomhall, A. J. The Shaping of Modern China: Hudson Taylor's Life and Legacy. 2 vols. United Kingdom: Piquant Editions Ltd., 2005.
  2. China's Millions, London Edition, London: China Inland Mission, 中國內地會月刊英倫版《億萬華民》
  3. China Inland Mission: Register of China Inland Mission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 1854-1948. 《內地會宣教士及夥伴宣教士註冊名錄》
  4. 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Shanghai: Kwang Hsueh Publishing House, 1927.
  5. Taylor, J. Hudso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 Hudson Taylor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Edited by Jon P. Dorsey. Spring Lake, MI: Dust & Ashes Publications, 2006.
  6.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譯。《中華歸主:中國基督教事業統計 (1901-1920)》。3 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85。英文原著:Stauffer, Milton T., ed. 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 Shanghai: China Continuation Committee, 1922.
  7. 杜秀榮編。《山西省地圖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1。
  8.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2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
  9. 郭廷以編著。《近代中國史事日誌(清季)》。2 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3。
  10. 黃錫培。《回首百年殉道血》。加州佩塔盧馬:中國信徒佈道會出版社暨香港:海外基督使團,2010。
  11. 黃光域編。《基督教傳行中國紀年 (1807-1949)》。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
  12. 黃光域編。《近代中國專名翻譯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13. 蒲樂克(Pollock, John)著。饒孝榛譯。《劍橋七傑》(The Cambridge Seven)。六版。台北:校園,1980。
  14. 戴存義師母著。劉翼凌譯。《席勝魔傳》。四版。香港:證道出版社發行,1966。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