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19年2月號.第26卷.第1期.總第157期
寫在信仰路上
重讀「信」的故事
張義金



  「信是所盼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證據。」(來十一1,《新漢語譯本》)我們要學習與看不到的神建立關係,將把握放在未發生又未看見的事上。如何做到?就是相信神。

  相信神是一個過程:由相信別人的見證開始,吸引我們認識和接觸這位看不到的神,再藉著經歷神而慢慢建立信心。本文從希伯來書十一章 24 至 31 節探討三個信心成長的功課。

一、信有神

  相信有神,是要活出「當神有到」的生活,我們的抉擇便跟世俗的不一樣。

  希伯來書作者在 24 至 26 節指出摩西捨棄富貴,寧願與以色列人一同受苦,因他視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財富更寶貴。耶穌也捨棄尊貴身分成為人,為拯救人而死在十字架上,後復活升天,坐在父神右邊。輕看世上的苦楚,仰望更美的祝福是作者所強調的。

  作者鼓勵正在受苦的讀者要轉眼仰望更美的家鄉、有神同在的國度。現實處境確是難捱,卻要憑信盼望將來不帶遺憾見神。大部分香港人不用為主受苦,但我們都面對相似的成長挑戰:如何將「信有神」這份信念應用在生活上?信了耶穌仍可能受無神論及自我中心的文化影響,信自己多於信神。一旦信仰和生活出現衝突,要懂得選擇。

  神賜給各人的「信」本質上一樣,但能發揮多少影響力,視乎如何實踐。要學習過「當神有到」的生活,轉化根深柢固的信念。方法有二:一是從生活觀察甚麼信念左右我們的決定,從而作出改變;二是多讀聖經,藉神的話語改變價值觀,活出神所喜悅的生活抉擇。

二、信神同在

  要相信神會與我們同在,帶領我們離開安舒區經歷成長。

  27 節描述摩西回應神的吩咐,不怕埃及王的憤怒,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埃及雖是為奴之地,卻是他所熟悉及掌控的地方;相反,離開埃及代表邁向不知、沒把握和看不透的將來,但摩西因信有神同在而願意冒險。以色列人雖信有神,但不能在曠野的艱苦生活中相信神會與他們同在,常埋怨投訴。作者認為摩西能恆心忍耐,因他懂得轉移視線,仰望肉眼看不到的神,經歷神的同在。

  同樣,我們信耶穌後有沒有想過「出埃及」,離開舊有生活,開放自己被神改變,成為真正跟隨耶穌的人?謹記我們比摩西年代更幸福,因為我們有個更美的中保——耶穌。藉著耶穌,我們現在就能淺嘗與神同在的生活;當我們願意用信心行動回應神的呼召,就能活出更豐盛的生命,走向更有深度的信心之路。

三、信是信任

  信代表信任,我們要學懂信任神。

  28 節提到摩西聽從神的吩咐,帶領以色列人守逾越節。經文提到逾越節是行灑血的禮,令讀者聯想耶穌在逾越節晚上用祂的血挽回我們與神的關係。希伯來書第十章更提及我們因著耶穌的血,不單可憑信來到神面前而不被祂擊殺,更可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作者將信心的焦點由領袖摩西,轉向跟隨者以色列人及外邦的代表喇合身上,更提到喇合因信在滅亡中被拯救。審判和拯救共存的場景由挪亞在洪水得救、摩西守逾越節,到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都重複出現,帶出神一直參與我們的故事。

  在今日的處境,如何認出神的同在和拯救?的確,有時神會出手改變逆境,我們自然會讚美神;但身處極大的黑暗痛苦,神好像缺席時,我們還信任祂的同在和保護嗎?這正正考驗我們對神的信任。

  感恩的是,耶穌助我們與神重建信任。要將各種經歷都交託給祂來改變我們,鞏固我們對神的信任,以預備更大的黑暗來臨時,仍能信任神。

結語:走在信心路上

  重讀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的信心故事,盼能鼓勵我們像以色列人一樣出埃及,憑信離開舊我的生活模式,展開新生活:在生活上選擇「當神有到」;即使面對逆境,仍相信神的同在,信任神會看顧我們,懂得轉眼仰望耶穌,仰望祂帶領我們奔向前路;仰望耶穌是我們走在信心路上的起點、終點和途中的力量來源。
 

(此欄歡迎讀者投稿,詳情請參稿例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