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中信》月刊

年份 
分類 
2025年1月號.第64卷.第1期.總第753期
日光之下
在變壞的處境迎接更美的風景
慈籽



窘室裏的張力
  擅於藉電影呈現家庭糾結與情感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曾說:「家庭是有趣的。你可以從衝突間找到許多戲劇性。它就像大海,看起來平靜,卻藏着衝突。」有些衝突是靜靜的,沒有半點吵架聲,輕輕一碰,裂縫即在瞬間驟現。

  聖經創世記二十一章 8 21 節記載了這樣的家庭故事。正室撒拉看見以實瑪利(妾侍夏甲和丈夫亞伯拉罕所生的兒子)戲弄自己的兒子以撒,就要求亞伯拉罕把這兩母子趕出去,因為以實瑪利對自己和將要承受家產的以撒是無形的威脅。恐懼的神經被挑動,窘室裏充滿張力與敵對。

無奈但需要的距離
  亞伯拉罕無法紓解潛在的矛盾,但做父親的怎能那樣無情?上帝知道他的為難,同時告訴他,讓他們離開不一定是壞事。有一些距離雖然無奈但可能是需要的。夏甲和以實瑪利最終被自己的親人送走,曾經的照顧者亞伯拉罕留給這兩母子的只有一些水和餅!他們在曠野漫無目的地走着,不知何去何從。很多人的心境或人生也曾經歷這種流浪……

  家庭習題從來都不容易,情感與責任的羈絆,留駐還是離開?真正需要設定的是物理上的距離還是心理上的呢?《家是個張力場》的作者夏林清認為「家」的僵局受歷史、政治、社會價值等種種因素影響,一般人難以察覺和明白,當中的痛苦與糾結多年亦難以紓解。

  水喝光了,夏甲把兒子留在一棵樹下,自己離遠面向兒子坐着放聲痛哭。她不想放棄兒子,卻沒把握帶着他走下去。「我不忍見孩子死!」(創世記二十一16)當時絕望的她這樣說。因為最愛,所以肩上扛着千斤重,全身是酸痛和傷痕。

  不論父母、兒女或兄弟姊妹,有時反而讓愛變成一道圍牆。這時,距離是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讓積壓的情緒有暫時的出口。距離,讓我們騰空去接收更美的信息。

看得更清的距離
  「上帝已經聽見孩子在那裏的聲音了。」(創世記二十一17,《和修本》)太美的一句!痛哭的是夏甲,上帝卻是聽到以實瑪利的聲音?以實瑪利心底的聲音沒有被消失,只是身邊的人甚至自己都無力聆聽。然而,上帝聽見!祂知道這孩子身在何處,比夏甲更清楚他所面對的處境和心境。祂承諾夏甲孩子會有屬於自己的天地,要她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盡力扶持他。其實夏甲仍懷着以實瑪利時親耳聽過這承諾(參創世記十六10),她可能忘了,或者現實太難,令她不再相信。

  上帝讓夏甲看見附近的一口水井。它一直都在,只是晦暗的內心遮擋了視線。上帝喚醒夏甲的記憶,擦亮她模糊的眼睛。亞伯拉罕給她兩母子的水會用完,而上帝不僅僅給予水源,而是更廣濶的人生。

讓曠野成美景的上帝
  以實瑪利在危機四伏、資源有限的曠野成長。他被迫離開溫室,體驗世界的兇險及機遇,探索生命的另一種可能,發掘不同的風景。怎樣的環境,就磨鍊出怎樣的技能;他後來成了弓箭手。際遇的好與壞有時就如錢幣的兩面,上帝的同在讓曠野成為美景!

  以實瑪利是誰?對撒拉和以撒,他是潛在的敵人;對亞伯拉罕,是愧疚和遺憾;對夏甲,是有心無力的至愛。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以實瑪利,就在我們身邊或藏在我們心裏。可以是別人,也可以是自己。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