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中信》月刊

年份 
分類 
2024年11月號.第63卷.第11期.總第751期
真實故事
在現實中覓得寬廣
Janice



  在基督教家庭和小學成長的我,知道世界由創造主所造,人類卻讓這世界變成無止境的競爭場所。我們自小被灌輸在考試或比賽中要爭勝;踏進社會則要避免被殘酷的現實淘汰,這場求存競賽似乎仍在繼續。真的需要這樣嗎?

勝利的光環
  小學時期我看重勝利光環,外表乖巧,心裏藏的卻是爭競和妒忌。為了維護完美形象,我努力用不同方法(包括說謊)掩飾自己的軟弱,內心卻很討厭表裏不一的自己。

  上帝也討厭我嗎?從來沒有!上帝的愛很溫柔,祂讓我有勇氣坦誠面對自己,更叫我發現永恆之中更美的價值和目標:享受創造主的同在,以祂的眼光看自己。當然,要實踐這信念需要不斷學習、成長。

與脆弱共處
  進入大學醫學院後,我遇見很多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同學。雖然昔日的爭競心態已不復見,但仍會不自覺地跟別人比較,甚至感到緊張和恐懼。當我發現與自己一同溫習的密友成績突飛猛進,遠遠把我拋離時,強烈的孤單感油然而生;就像一起學飛的雛鳥,原本在跌跌撞撞中互相扶持,友伴卻突然騰飛遠去,遙不可及。

  這些想法不時在腦海縈繞,雖然我在考試期間不斷努力,卻換來更大的失望。聽着同學有說有笑,我沮喪得只懂靜靜呆着,就算試後,仍覺壓力大得透不過氣。我開始質疑上帝:「祢讓我成為醫科生,但祢真的會讓我成為醫生嗎?」

  考試結束那晚,我聽到一位牧師在網上分享自己在回應上帝感動他成為傳道者的路上如何經歷挫敗。那刻我才醒悟,上帝讓我能踏上這條路,並不保證路上一定平坦、安舒。這一切磨練是要提醒我:與自己的脆弱好好相處,在創造主面前感受祂的接納和愛護;並學習在學醫和行醫的路上倚靠祂,謙卑地成為祂使用的僕人。

無牆的教會
  大學三年級的增潤年(Enrichment Year)讓我的世界開闊了很多,讓我的信仰變得更「貼地」。我參與關心邊緣羣體的服侍,跟同工接觸一些性工作者。同工用了很長時間才能與她們建立關係,邀請她們參加學習不同技能的課程,希望有助她們找到其他工作。性工作者選擇這行業背後有各自的難處和考慮,只勸她們轉行而不理因由並非真正的關心;以愛同行需要的是尊重、耐性和了解。

  我還認識了一位為基層人士義診的醫生。他會跟病人談心、唱詩歌、一起祈禱。醫生這角色原來可以有不同的演繹方式!為甚麼基層人士不願求醫?他說,窮人沒有空間生病,手停口停,怎捨得花大半天看病?要幫助他們就要主動伸出援手。

  我也在「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機構實習,讓我體會教會和社區之間沒有厚牆阻隔,教會為有需要的街坊開放地方,歡迎任何人進入;任何背景的基督徒亦可走向社區內不同的羣體。這幅大圖畫令我對未來的方向有不同的想像。

廣闊的天地
  次年我到公立醫院實習,感覺從天堂返回地面。眼前盡是混亂和怨氣,加上日復日的忙碌生活,川流不息的病人,我的心不禁有點麻木!是一位體型瘦削、面色發黃的末期癌症病人,讓我看見混亂日常中的光。他身體極之虛弱,竟選擇到外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不斷鼓勵別人。我累嗎?累極了!這病人亦然,卻累得快樂!有時我們為自己設下太多限制,惟當一個人發現人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時,就能在內心搭建自由廣闊的天地。

  就這樣,我學會了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掙扎成長,誰不是呢?從小喜愛成就的我,曾以為憑自己的努力便可掌控學業和事業。這六年的學習生涯,讓我體會生命珍貴、人生無常,自己的能力和時間實在有限。回顧過去跌跌碰碰的成長路,感謝上帝給我空間,容許我帶着疑問一步步摸索前行。我期望十年後的自己能成為具專業醫學知識,同時是關懷病人的醫生,把病人帶到上帝面前;更重要是有勇氣踏上屬於自己的路,亦是上帝感動我踏上的路,不會迷失在別人的期望並短暫的權力和名利之中。

  創造主珍愛受造的每一位;我們不需在殘酷的競爭世界裏扭曲自己。

(慈籽採訪)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