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中信》月刊

年份 
分類 
2024年10月號.第63卷.第10期.總第750期
真實故事
從天上來的供應
方達賢



  藉餐飲關懷弱勢社羣,這是我當初開辦「嗎哪餐廳」的目的,後來的困難和發展卻是我意料之外。

以愛營商
  2019 5 月餐廳於觀塘開業,起初生意並不理想,可能隨時倒閉。我沒多想如何提升營業額,而是和同工趕緊到觀塘碼頭探望無家者。因為開辦餐廳的初心是為了接觸社區內有需要的人;既然來到這區,總不能甚麼扶貧工作也沒開展就結業。

  很多食肆因疫情遭受打擊,但我們同時看見更多關心弱勢社羣的機遇。同工嘗試接觸獨居老人、劏房戶、南亞裔人士……為他們提供服務,如派飯、送防疫物資,後來更擴展至中醫義診、搬屋、補習等。同工的付出漸漸感染不少善心人願意一同參與,上帝就藉他們供應服務所需的資源。

憑信堅持
  餐廳沒有財政危機嗎?其實一直都有。五年來,我沒收取一分工資,更需動用自己的積蓄作補貼。身為兩個女兒的爸爸,我感謝家人的支持。現時「嗎哪」已有百多名同工,我的壓力實在沉重。我能堅持走下去,全因對上帝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信心。回想過往,上帝總以不同經文挑戰我是否信任祂。無數次餐廳急需資金,上帝就以不同的形式補足所需;有餘的,就讓我們放膽擴展。從營商角度,我們從來沒有穩健的財政狀況,就像聖經記載在曠野生活的以色列人,每天仰賴從天上而來的食物—嗎哪(參出埃及記十六章)。

  今年初,我有個預感,土瓜灣新開的餐廳可能會出現資金嚴重不足的危機。在日常閱讀和思想聖經時,我清楚接收到一個信息:「上帝會出手幫我,但我不可以主動找任何人幫忙,我要單單依靠祂。」到了 3 月,裝修工程已開始一個多月,我仍未能繳付第一期約五十萬的裝修費,至承包商催繳時,我焦急得差點抑鬱!到限期那天,我就在信箱收到一張五十萬的支票捐獻。後來那位捐獻者問我為何沒有找他幫忙,我把原因告訴他,他竟然說:「這就對了!」原來他一直擔心「嗎哪」的財政狀況,但祈禱時上帝卻叫他不要聯絡我。當然這不是說基督徒遇到困難不應找人幫忙,這是上帝為我度身訂造的訓練,祂給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

  今年 5 月「嗎哪」的經濟又再出現危機,我問上帝這次是否也不需要主動向人求助。上帝這次卻反問我:「你過往很少公開表示財困的原因是甚麼?」我很快回答上帝:「這樣做怕影響祢的聲譽啊!」上帝真的很了解我,祂讓我正視心底真正的恐懼:怕別人看見失敗的自己。於是我鼓起勇氣,首次在社交平台發布一則呼籲捐獻的帖文,當天收到的捐款已足夠應付整月的開支。我明白上帝不一定每次都行同樣的神蹟,祂讓我學習在不同的處境下都要倚靠祂。

實現美善
  菲律賓的貧民是我下一個服侍對象。我為了這事工祈禱及考慮近兩年,期間三次飛到那裏視察。有一次,我遇見一位在當地機構工作的婆婆,她經常表示在迷惘時會向上帝祈禱:My Lord, please show me your way(主啊,請顯明祢的道路)。回港時,我全程以這禱文向上帝祈求,並思想下一步可以怎樣做。

  下機後,我到機場停車場找回自己的車。車上的音響系統是預設隨機播放模式,第一首播放的是 "Way Maker"(開路者)這詩歌。上帝就是開闢道路的那一位!那時接近凌晨 12 時,沒有人的停車場內回音很響亮;詩歌四面環繞着我,那一刻真的很震撼!上帝藉此告訴我:「能夠讓你踏上的路是我開闢的,即使你現在仍未看見。」

   上帝以獨特的方式與我互動溝通。我深知自己的人生離不開上帝,前面的路或許會遇到挫敗,但我知道就算人看為失敗,也只是在上帝面前多走一點路。我深深體會無論是自己、同工與受助者的生命,都同在上帝裏被塑造,一步步將祂國度的美善實現在彼此的生命中。

  「嗎哪」不只是餐廳、教會或社會服務中心,它是上帝臨在的場所,是以愛和關懷不斷演變的有機體。若有一天,上帝要結束「嗎哪」,我也會欣然接受。上帝的國度和大能總會以不同形式在地上繼續展現!

(慈籽採訪)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