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重視
我是家中幼女,上有一兄、一姊。家庭重男輕女。年幼時家境並不富裕,爸爸日間上班,晚上由媽媽協助,以小生意幫補家計。當時媽媽極忙,我大多要留在幼稚園至近關門之時才被接回。還沒上小學,我就已常獨自溜到附近公園玩耍,至晚飯前才回家。因此,我從小已習慣照顧自己,自行解決學業上的難題。成長過程中,我格外孤單。
中學時期,我在學業上不斷努力,就算不能成為最優秀的學生,也不容許自己屬於成績較差的那一羣,我總想家人能夠以我為傲。中五那年,我考得全班第二。我興高采烈地告訴家人,不料,爸爸卻說:「第二有甚麼用啊,又不是第一。」哥哥也冷冷地應聲:「在學校考得好有甚麼用呀?又不是在全港。」公開試放榜,我同樣考得不錯,可是父母的回應是:「街坊的兒子沒有補習只比你低兩分,他真厲害!某某考進醫科,為甚麼你考不到呢?」也許在旁人眼中我乖巧、穩妥、成績不錯;在父母看來,我卻永遠不濟,彷彿怎樣都無法得到認可。每當我聽到他們無理的批評、比較都很難過,甚至哭起來。爸爸卻只會給我金錢作安撫,企圖以此解決一切問題。
四歲已上教會的我,花很多時間在教會。不過心底裏常常抱怨上帝,覺得上帝並不愛我。在源自家庭的傷害中沉溺,使我常自覺比別人不幸;雖然父母健在,成長中卻屢屢要面對別人不需遇到的困難。因想逃避家中衝突,大學首兩年我便遷往學校宿舍。
掙扎重生
大學時期,教會一位傳道人陪我探進自己內心一個隱蔽的角落,細看這受傷的小女孩:她感到孤單,不被接納,渴望被愛、被視為珍貴,並非可有可無。無論學業、家庭、與人關係,她盡力做到最好,就是為了成為別人期望的葉嘉華。愈想滿足別人,卻離真實的自己愈遠,變得長期不安、常常自責。
有一次,那位傳道人與我一起祈禱,讓我把多年來被忽視的抱怨和痛苦,都傾倒在耶穌面前。那刻,我同時赤裸裸地面對自己的孤單、軟弱、驕傲,就是連我也厭棄的自己!需知道要自己開口說:「上帝呀,我知道我很孤單!」是何等奇怪而感受複雜的事;那種羞愧、刺痛卻又渴求的情緒相當難耐!
怎料就在我開口向耶穌承認這個我,內心反而開始釋懷。縱使我的生命有多少缺憾,全世界(連我自己)都遺棄我,耶穌仍會捉緊我,從不放棄我。當我真正經歷祂的接納、憐憫和醫治,明白耶穌的愛是沒有附帶條件,我就不再需要每天努力扮演別人眼中的葉嘉華,以求換取心裏渴求的愛,那實在太累了。那一次與耶穌「講數」,顛覆了我整個人。
生命釋然
後來,為了重建與家人的關係,我鼓起勇氣搬回家。因着我態度上的改變,爸爸也不知不覺地變了。性情暴躁的他,從前總是呼呼喝喝,常常限制我們。這些年來,他竟送花給媽媽,說話也溫和多了。當然,偶爾家中仍然會有爭執和其他問題。因着信仰,父母的價值觀和我實在有不少衝突:工作的類別、薪酬、家用……都成為彼此間很大的分歧。有時我仍會覺得難受,只能不斷祈禱,然後嘗試與他們分享看法。後來我選擇了一份不是他們期望的工作,爸爸竟然說:「頗適合你呢!先做吧,由低做起。」對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接納與肯定。
直到現在,父母仍會否定我的價值,用他們以為對的方法試圖主宰我的人生。我傷心嗎?的確是折磨、委屈與傷痛。回看整個轉變的歷程,是耶穌給我成長中的磨練,我充滿缺陷的成長經歷叫我更成熟,能憐恤有類似境況的人,裝備我在教會或學校內關心身旁的友輩。主耶穌的愛讓我明白自身價值不是由世界定義的;別人的期望使我天天活在恐懼與憂慮中,但耶穌早已認識、赦免、接納我,讓我因祂的愛活出真正自由與喜樂的人生。今天我因耶穌基督可以坦然無懼在眾人面前分享我生命那黑暗、不完美的一面。因主的愛,我不再羞愧,生命釋然,不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