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除了政治和疫情因素,加上移民潮影響,香港經濟出現結構性轉變。不單各行各業受到打擊,教會及機構的奉獻收入也大幅減少。曾有調查顯示,六成受訪機構去年出現虧損,十間機構曾發起緊急籌款;亦有堂會在缺人情況下難以聘任教牧之餘,因應經濟考慮將教牧人數減少、下調入職薪酬等。在艱難時刻,除了思考如何轉型或重整,也驅使我們思考如何奉獻才能合乎神的心意。
會幕與奉獻
隨着西乃立約結束,開始進入迦南這段路程為百姓的屬靈生命作出準備,因此需要建立中央和流動的聖所,作為神在以色列人中間繼續同在的象徵,並提供有組織的宗教實踐與及團結一致的焦點。
會幕的建造和功用的敘述共佔十三章,分為兩部分:一系列的指示(參出二十五
1-三十一
17)及建造的敘述(參出三十五
1-四十
33)。兩者之間是建造及崇拜金牛犢的背約插曲(參出三十二
1-三十四
35)。會幕擔當的角色與西乃山上的經歷十分相關。神吩咐摩西上山接受法版,當他進入雲中,神榮耀顯現於山頂。與此同時,摩西領受了造會幕的指示(參出二十五
8-9)。後來會幕建成,神的榮耀及同在彰顯於會幕中,如同當日彰顯於西乃山上,可見會幕的經歷是西乃山經歷的延續。神說:「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二十五
8)這正是建造會幕的目的。造會幕的指示先由最中心的約櫃開始,然後逐漸向外描述。離開中心愈遠,指示的細則愈簡單。
自發與自願
出埃及記二十五章 1 至
9 節的敘述以建造會幕的基本物料開始,分為七類:金屬(金、銀及銅)、色線(藍色、紫色及朱紅色)、布匹(細麻、山羊毛、公羊皮及海狗皮)、木材(皂莢木)、油、香料和寶石。這些建造會幕的材料均來自以色列百姓(參出二十五
2)。「禮物」原文指「奉獻」,用於神聖的用途。「當為我送禮物來」就是將奉獻拿來給我,這奉獻是發自內心自願的獻上,不是因他人的要求而做。神吩咐摩西,發自內心自願的奉獻才可以收下,用來製造會幕和一切器具。第
9 節「指示」的原文有「看見」或「異象」的含意,很可能是摩西看到天上的聖幕,或在異象中看到一種形式,神吩咐要照着這形式製造。
這段經文指出奉獻不是出於規條要求或被迫,而是發自內心自願的獻上,這才被接納用作建造神的居所。會幕須按照神指示的樣式建造,祂才會住在其中,彰顯榮耀。這與今日教會推行的奉獻有甚麼顯著分別?我們須謹記,奉獻不是胡亂收取,也不要胡亂使用!
(作者是生命牧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