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21年8月號.第29卷.第4期.總第172期
基督徒的日與夜@2021
在網絡媒體分享信仰省思
思路.豐



  我是一位 90 後信徒, 讀中學時已開始接觸網絡媒體如 Facebook、Youtube 等, 那時網絡媒體還未算十分普及。惟時至今日,它們的影響隨處可見。大家在巴士或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很容易找到「低頭族」,就是那些正低頭用手機的人。他們正忙於用手機來看新聞、看朋友在 Facebook/ Instagram 上的動態、或是玩手機遊戲等。人們的生活已經與網絡緊密連繫在一起,無法分割。網絡上的資訊林林總總,影響着許多的人思想。

  我不禁想到,自己在這方面可以有甚麼參與?當許多基督徒也在使用網絡媒體時,會否我也可以在平日分享一些信仰省思,藉以鼓勵和啟發其他弟兄姊妹?由此我便在 2019 年 5 月 4 日開設 Facebook 專頁,至今已逾兩年,當中經歷上帝很多帶領。回想起來,開設這個專頁實在與我的召命十分相關,可說我是因着回應召命而開設這個專頁。人稱「楊醫」的楊錫鏘牧師,說召命是指做回上帝創造我們的那個人,聆聽祂的呼召。那麼我的召命是甚麼呢?這要從我的經歷說起。

聖經真理的裝備
  在讀大學時,筆者認識到一個重視查考聖經的福音組織。我在那裏接受裝備,與不同的弟兄姊妹一起參與屬靈操練,建立信仰基礎。有一年,我與幾位弟兄採取一個特別的讀經計劃,每天讀兩章新約、兩章舊約,整合來自四卷書的經文。這個讀經法幫助我建立起聖經的世界觀,不再視聖經中的不同書卷為斷裂的信息,而是流通的啓示。這個聖經的世界觀有助我以一個不同的視野來看今日的世界。

  其中最幫助了我的相信是畢業後的體驗。我在醫院工作,主力精神科,常要接觸不同的精神病人,與他們溝通、協助他們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幫助他們克服患病帶來的限制。這些經驗塑造了我的人觀,原來這些社會所恐懼的精神病人,不是刻板形象的窮兇極惡、暴躁暴力,而是和我們一樣,有善有惡、有喜有憂,只是受病的限制,有時不能自控。我所學習不同的輔導技巧,均有一個共同點:聆聽。聆聽他們的需要、故事、抱負,看看在他們心裏面有甚麼、他們的世界是怎樣的……我曾見過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病時會認為樓上有甚麼擾亂他的腦,非常困擾,便拍打家中的牆壁。六十多歲的母親控制不來,便經我們叫了警察、救護員將兒子送院。我一生難忘那病人被送上救護車時,流着淚質問母親:「你係咪我呀媽!?我個腦俾人搞點解你仲要咁對我?」年長的母親只能無奈的默然,病人苦,她也苦。這對母子,讓我想起馮煒文先生說的「被罪者」(Sinned-against)。人不只是罪人,亦是被罪傷害的人。

反思福音的真諦
  這個經歷讓我反思,福音究竟對這些困苦的人來說是甚麼?身為基督的門徒,我可如何服侍他們,讓他們經歷釋放和得着盼望?我想起福音書記載耶穌看見困苦流離的人,就憐憫他們,叫門徒求主打發工人去收莊稼。是啊,社會上有很多人活在痛苦和破碎中,他們的生命需要被觸摸,需要福音的好消息。這份工作,讓我看見人的需要、有對生命的憐憫和發現福音的重要。

  筆者的教會允許平信徒講道,因此筆者由幾年前起便有機會講道。講道可說是我將前面兩者的結合:一端是神的真理、基督福音的大好消息;另一端是人的困境、被罪惡和死亡所轄制。每次講道,就是思考兩者如何結合的過程,用斯托得(John Stott)的說法就是「在兩個世界中築橋」。神給我一個恩賜,就是對概念的掌握和善於連繫。讀經時讀到一些經文,我會想起某些人或某些處境;服侍時接觸到一些人,我又會想起某段經文或某個信息。兩者互相深化,有點像加爾文提倡的「知天知人,知人知天」。弟兄姊妹的回饋也確認了我這方面的恩賜和服侍。以上三點:講道、門訓、輔導,均是我服侍中極為重要的元素。整合起來,就如以斯拉記七章中所說,我先專心研究神的說話,自己遵行、效法生命的道,再向弟兄姊妹和一切所接觸到的人傳講。用楊醫的說法,這就是神賦予我的名字、我的召命,是神造我要成為的那個人。由此我確信上帝呼召我作祂的傳信息者(Messenger),要向世界傳講祂的話。

信仰省思的分享
  抱着這個感動和呼召,我便「膽粗粗」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領受和反思。如上所言,我是 2019 年 5 月開設專頁的。那時還沒有發生社運,因此筆者所分享的都是一些比較普遍的神學信仰反思。但遇上社運爆發後,我的分享重點較多落墨社會議題與信仰之間的關係。筆者看見許多信徒因着社會的事很心痛,難以理解現實與信仰之間的落差,對上帝產生了懷疑和埋怨。有人說:「真正連結香港人的,在言語、價值之外,是痛苦。」筆者深表認同。經歷如此劇變的香港人,的確就是不折不扣的痛民。這亦令我再次發問那個服侍病人時的問題:福音究竟對他們來說是甚麼?對痛民來說,福音是甚麼意思?這就是「痛民神學」的起源。

  這本來只是一個嘗試,但漸漸收到一些弟兄姊妹(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的回饋,說這些分享能鼓勵他們。有人提議我可向不同的基督教媒體投稿,我覺得也不錯便做了,結果好些文章被刊登,神也藉以祝福人,為此我也感恩。其中亦因此認識了在網絡媒體上其他分享信仰反省的基督徒專頁;也一起思想怎樣參與這場基督教文化運動。從線上到線下,認識了這羣朋友,說來也是神奇,當中處處看到上主的帶領。

神學建構的傳承
  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這個時代真的迫切需要工人來建構及實踐神學。引用鄧雅各(James D. G. Dunn)的說法,神學不是固定不變的教義,而是一條流動的江河,從四千年前以色列最早期對耶和華神的信仰開始,一直延伸到今日的我們。當中跨過無數山谷、分流匯合、開山劈石,而不變的是,神一直向人說話,在每個時代呼召僕人,將信仰的火棒傳承下去,直到成就祂一切的旨意。在今日的香港,「神學建構」比過往數十年來得重要和迫切。到底「福音」對今日的香港人來說是甚麼?「教會」在此時此地又是甚麼?這些都是這時代的工人需要反思協作的地方。

  痛民遇上了神學,這就是我閱讀、反思和寫作的原因。願主繼續帶領和使用。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斯七10)
 
(作者是 90 後信徒,喜愛神學反思,常在網絡媒體上分享信仰省思。)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