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我看來好像一趟旅程,有時真的十分辛苦,但沿路的優美風景,能使我有力繼續前行。而回望來路,才發現風光明媚,正如我的人生中有三段旅程,都是十分寶貴的經歷。
謙卑之旅
我自小伶俐聰敏,父母給我很多自由,以致我愈來愈驕傲和自我中心。我在醫學院實習時,要照顧一名需要動手術而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女孩。手術前我大膽安慰她:「不用怕,手術後見。」可是,她卻在手術途中離世!我才意識到我只是醫生,不是掌管生死的上帝。
醫生的工作雖然非常忙碌,我卻總覺心裏有個空洞,不知用甚麼才可填滿。是戀愛嗎?可是失戀後就像天塌下來。於是寄情工作,放假就盡情玩刺激玩意,但興奮過後又落在空虛中。後來跟身邊的基督徒上教會,沒料到當中的詩歌令我深感平安和舒服;一位老朋友更送我《荒漠甘泉》,我天天翻閱,發現上帝很關心我,與我同行。在不知不覺間我內心的空洞被上帝的愛充滿了,我不再空虛,更在1998年決定接受耶穌的救恩這份禮物。
過去我自以為當醫生很了不起,別人做錯事就毫不客氣責備他們。信主後,習性一時難改,但與從前不同,當我想罵人時,心裏就有聲音說:「你為何罵人,你自己又做得很好嗎?」我立刻不敢做聲,因知這是聖靈的督責。更有一次在聚會中我望着螢幕唱詩歌,突然眼前的畫面竟全是我所犯的過錯,瞬間我淚如雨下,深切醒悟到自己是個一無可誇的罪人,不配得到上帝無條件的接納和愛。然而上帝仍諄諄告誡,引導我悔改。
更奇妙的是,之後我與一位姊妹禱告時竟為她遭丈夫傷害而落淚。其實我一向冷漠,不顧別人感受,上帝竟賜我一顆柔軟、體恤別人痛苦的心。這顆心對身為醫生的我很重要,讓我在不知怎樣幫助病人時,仍可為他們禱告。有時我會先告訴病人:「我祈禱時或會流淚,但並非表示你快死了,你不用害怕。」 這就是我的謙卑之旅。
恐懼之旅
2003 年我在威爾斯醫院工作,一天 8A 病房有半數同事發燒和呼吸困難,我告訴丈夫此事,他竟着我去幫忙。我禱告上帝:「如果是祢想我去,我就去吧!」翌日上司就問我和另一位同事誰願意入 8A 病房幫忙?我心想上帝的回覆真快!我惟有履行承諾,懷着戰兢的心情、穿好保護衣後便踏進病房。沒想到病人的眼神令我忘卻恐懼,我逐一問候並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原來當注意力從自己轉移到有需要的人身上時,就會忘掉恐懼。
起初大家不知是甚麼病毒引發疫症時,都感到無助和絕望。當時我的上司沈祖堯教授呼籲基督徒同事到他的辦公室祈禱,從此我們每天一起禱告,把困難交給上帝,尋求祂的幫助。因我們自知能力有限,惟上帝的智慧無窮。
威爾斯醫院就是「沙士」爆發的地方。神奇的是,三個月後沙士病毒突然消失,上帝實在聽了我們的禱告。期間謝婉雯醫生為了搶救病人而殉職,英年早逝;我想到耶穌在世的生命也很短暫,祂為了我們的罪而犧牲自己。謝醫生是基督徒,她已去到永恆的天家,那是每個基督徒的永遠歸宿。朋友,你有否想過自己離開世界時將會去哪裏呢?
沉默之旅
後來我從醫管局的永久全職醫生轉去大學當合約副教授,不久升為正教授。於是一年後我申請由合約轉為長工,按理剛升職應該沒問題。豈料人事部把我的申請放在正教授的評估文件中,而我升職只一年,很大機會不能通過評估,最壞情況是被辭退。於是我切切禱告,但似乎上帝沒有回應我。
奇怪的是,我沒有為自己謀定後路(如探索投身私人巿場等),我只是如常工作。因在靜默中我反而聽到自己的心聲—我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此外我亦反省到過去自己在治病、教學、做究研時,究竟是在榮耀自己,抑或真心想藉工作去榮耀上帝?我終於明白,上帝沉默是要讓我把心裏的垃圾(榮耀自己的光環)挪走。在這淨化過程中,我為上帝賜我生命氣息、智慧能力,以致我能在這崗位上服侍而深深感動!這已是最好的了,毋須任何外在光環。最終我沒有被辭退,工作也順利。
朋友,你曾否經歷風波?過去的三年,曾否覺得上帝離你而去?不會的,上帝一定不會離棄你。聖經說:「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親自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命記三十一8,《和修版》)願上帝的話祝福大家。
(本文是譚麗珊教授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故事一刻」午間福音聚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