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20年4月號.第28卷.第2期.總第164期
筆架求「真」相
我有作鄰舍的自由嗎?
黃秀婷



  年初起出現的武漢肺炎疫情,打亂了香港人的生活秩序,市面上曾多個星期為求買得口罩大排長龍,看到老弱無依者通宵等候的畫面,更感哀愁滿城。香港去年的政見分歧,曾令前進和保守的兩代人溝通不再,但在面對疫情下鄰舍之間的守望相助,有時確打破了雙方的隔膜。筆者曾連結過一些捐贈者派發口罩及清潔物資予有缺乏的基層工人,發現大家竟來自不同國籍、種族和信仰背景,只是單純想將物資傳遞到有需要的人,這份團結讓我感到自由和快樂!

  實在現今世界,人們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領域,都極關注自由的議題。關心社會的信徒會試圖從經文裡鑽出明證,來支持基督教也是社會自由的一員。不過,世俗社會所關注的自由,不必然都認同以神的道作基礎,有些人甚至認為著重靈性的自由,亦不應介入公共事務。然而,我們不難看見神在歷史中有祂施恩的手在公共領域裡工作,例如在一些推動和建立國家憲法、國際人權公約的處境中,那些懷有前瞻視野的信徒,其身影和心思屢屢可見,影響著各國人民,致力維持人命與財產的保障、不可隨意剝奪他人等的制約。

自由是聖經特有信息
  那麼身為具社會承擔的信徒,我們該如何從聖經理解自由呢?聖經學者包衡(Richard Bauckham)提醒我們,信徒不能期待從聖經中直接取出某一段落來使用,反要努力尋找聖經指引我們的方向。它跟神對人類自由的旨意之基本本質,應是一致的。包衡又提出一個觀察是值得我們留心的,原來不論在舊約和新約經文中,使用「自由」這字詞並不普遍,在舊約幾乎沒有直接提及。但這不代表聖經對自由持不認可的態度,反而它是一個聖經特有的信息,如以色列人出埃及事件,到了新約時期仍繼續提及,而耶穌的事工在開始時更以「使人得自由」為其使命(參路四18)!

  誠然聖經所關注的自由,並不像現代社會般,多以抽象式的概念來展開討論。因聖經中充滿的是具體的生活事件,它們往往從人陷於奴役的處境作開始,最終遇上轉捩點並突破了對人性尊嚴欺壓和轄制,讓人深深體會到神出手拯救、或是藉著神推動人去幫助,讓受轄制者得釋放。這些事件不斷提醒我們,靈性的自由並非個人或群眾的超然感受,它沒跟我們身處的物質世界分割。此外,我們也要警醒,人心在安逸中或不自覺地怠惰,不知自己正活在自設的轄制中,就如那位問耶穌「該做甚麼才可承受永生」的律法師一樣(參路十25),他在成為別人鄰舍的實踐中,不就是因自設的限制而成為不自由的人嗎?讓我們嘗試由耶穌與律法師對答的這段經文,查看自由的真相。

活出信仰是祝福社會
  首先,我們要了解律法師的背景。「法利賽」(Pharisaios)的字根意思與「分隔」、「分開」有關,法利賽人是指那些願按律法生活、分別為聖的敬虔者,遠離不潔淨的人和事物。他們認為透過遵守一切妥拉和口傳律法的吩咐,才可承受永生。他們也擔負考核之責,要測試別人是否明白律法,傳承的內容沒偏差。律法師的嚴格甚至連當時的祭司和利未人也比不上。因此,律法師對耶穌的「試探」行動,更像是考官履行維護妥拉的責任。不料耶穌反問「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路十26),反讓律法師成為被考驗的一方。

  律法師對妥拉熟悉也思考透徹,迅速引用舊約律法(參申六5、利十九18)回答耶穌:「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十27)這正是猶太人律法的核心。若要成為向神心存敬畏的義僕,我們有學習像律法師對信仰的投入嗎?有讓世俗社會知道若人的生活能以神的道為基礎,是對社會帶來祝福嗎?

擺脫轄制作別人鄰舍
  耶穌對律法師的弱點倒是了然於胸:學識豐富卻不能突破看待誰是鄰舍的眼光,只執著於「如何做」。幫助鄰舍這道理本就顯淺,當遇到路上遇劫受傷的人,任何有憐憫心的人都會上前幫助。於是,耶穌以比喻校正律法師的心態,比喻中的祭司和利未人只顧己務,偏偏是由撒馬利亞人這位血統混雜、不屬猶太教、被律法師視為不潔的外人施予憐憫之手!原來背誦和尋問聖經真理,都只是信仰的基本功夫,基督赦罪的恩典已使我們稱義了;只是作鄰舍的自由、隨時以愛心服侍人的心,卻會被個人偏見和執著拖著後腿。律法師的信仰就是缺少了這點自由,他活在自設的轄制中。

  帶著偏見的判斷使人失去作鄰舍的自由。面對壓迫困境,更需彼此提醒,常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參希十24)。在武漢肺炎的疫情下,信徒除保持潔淨的外在生活,更要注意心靈的潔淨,在種族、文化、宗教甚至是政見之外,讓聖靈引導我們在這世界成為自由的鄰舍。
 
(作者是宣道會北角堂社關事工科義務傳道、公理匯研研究及教育總監。)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