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傳書雙月刊

年份 
分類 
2020年8月號.第28卷.第4期.總第166期
寫在信仰路上
危言「動」聽
劉智民



  近月疫情、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不禁叫人想起聖經裡的終末論,如在啟示錄提到的七印、七號、七碗等大災難,驟看而言,確有危言「聳」聽的感覺。本文無意挑戰這些災難的真偽,也不揣測這些末世情況的時間表;本文期待透過探討舊約的終末觀念,反思末世思想的不同進路。因此本文視歷史並不絕對是迴圈的遞進,也可以是直線的歷史發展,就是有始末過程的發展。所以,聖經研讀,並非只有單從新約發生的事件尋找舊約裡的預表,也可看新約是舊約的延續。若是這樣,我們就必須思考舊約的末世觀,同時探索舊約的末世論到底是「聳聽」,還是「動聽」?因此本文將淺談從聖約觀點下的現世終末觀,猶太人死後的陰間論與舊約聖經裡不一樣的生命結束方式。

終末是公義的彰顯
  美國學者卡希爾認為猶太人是務實的民族 1,他們思考的末世並非死後的生命,更多是聚焦於今生,尤其是民族與神的關係。這就是我們熟識的神人之間的聖約關係,大體上約的精神建基於守約的蒙福與違約的咒詛下,若將約的精神與猶太民族歷史接軌,就更顯見一個族群的終末觀點——守約族群將得著神的應許與祝福,違約將帶來選民身分的動搖,甚至民族滅亡的命運。例如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民的背約,帶來四十年曠野的懲罰,至終一代人的滅亡後,直到下一代的回轉,神重新立約與祝福。又如被擄歸回的時代,先知耶利米預言,因著選民的背約,耶路撒冷必經歷拆毀又重建,但聖經學者郝思認為選民雖因背約受苦,也因悔改服膺上帝之約,在終末裡重新得到光明的未來。2「我必在你們眼前報復巴比倫人和迦勒底居民在錫安所行的諸惡。」(耶五十一24)亦顯示在聖約裡的終末觀點,更靠近公義的彰顯,多於災難示警。

終末是等待盼望之處
  對於歿後的人生,舊約是以陰間(Sheol)來形容死後的生活。聖經學者McNaspy 認為陰間在舊約中雖沒有明確的定義,但他否認陰間具有負面處罰含意(地獄)的意思。3 因在智慧書卷中,雖然提到人在陰間失去了活動的能力(參詩六5、詩三十一17、傳九10),但並非沒有神同在的地方(參詩一三九8),因此舊約形容終末所到之處,可被視為一個等候盼望的地方,遠勝於絕望的居所。

終末維繫著信心與復興
  最後,聖經裡記載的以諾與以利亞(兩者都沒經過肉身的死亡)更說明了舊約對於生命結束,除了死亡,還有其他方式的終結。因此人生的終末,從舊約而言不見得只是悲觀的離去,也可以是榮耀與復興的象徵,關鍵點在於與神的關係,如「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來十一5),以利亞更在新約中被形容為復興的使者(參太十七11)。

  總的來說,世界的終末,當然有人形容為審判來臨或是災難的出現,這些我並不否認;然而從聖經的角度,原來它提供了並非單一的視窗:對於相信的人來說,終末也可以是神公義最終的彰顯、等候盼望的來臨與懷抱信心者得以復興的地方。因此世界的終末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危言「動」聽,就取決於你與神之間的關係與信心之上了。

註釋:
  1. 湯瑪斯.卡希爾著,徐芳夫譯:《上帝選擇了猶太人》(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頁126-129。
  2. 郝思著,傅湘雯譯:《郝思舊約神學》(美國:麥種傳道會,2014),頁451。
  3. Clement J. McNaspy,“Sheol in the Old Testament,”The Catholic Biblical Quarterly 6 (July 1944): 326-333.
(此欄歡迎讀者投稿,詳情請參稿例。)
  •  
中國信徒佈道會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頁設計及維護: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免責條款 | 私隱政策